第二辑第五章 在补碘问题上的“人妖颠倒是非淆”
《中国补碘真情录》第二辑第五章 在补碘问题上的“人妖颠倒是非淆”
《中国补碘真情录》第二辑第五章 在补碘问题上的“人妖颠倒是非淆”
2016年7月16日在我的新浪博客里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在补碘问题上的“人妖颠倒是非淆”》,现补充证据,重新发表如下:
目录
第一节 全世界公认的两个事实
第二节 发达国家大多数用碘化钾补碘
第三节 美国100年来一直用碘化钾补碘
第四节 美国对牲畜用碘酸钾补碘
第五节 中国对中国人用毒性大的碘酸钾补碘
第六节 中国对牲畜用安全性高的碘化钾补碘
第七节 美国为什么规定碘酸钾只能用于给牲畜补碘?
第一节 全世界公认两个事实
1、美国是全世界医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2、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要求高。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瑞士和美国政府从1922年和1923年就开始了对缺碘区人民用碘化钾碘盐补碘。
全世界除冰岛不存在碘缺乏病流行之外,其他所有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流行。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的好办法。全世界公认的补碘剂是碘化钾和碘酸钾,但是如何应用碘化钾或碘酸钾全世界却是五花八门。
第二节 发达国家大多数用碘化钾补碘
【论文题目】《浅议食盐加碘剂KI和KIO3的选用》
【作者】薛金占;
【机构】 江苏盐业研究设计院;
【文献来源】海湖盐与化工 1995年01期
【摘要】
目前世界各国加碘盐选用的加碘剂集中为KI和KIO3,欧美等国大多采用KI作为加碘剂,而亚、非国家则多采用KIO3作为加碘剂。
第三节 美国100年来一直用碘化钾补碘
全世界除了冰岛以外的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地区,美国也有碘缺乏病病区。为了预防和治疗碘缺乏病,美国与1923年开始用添加碘化钾的食盐为病区的人们补碘。
【论文题目】《美国食盐加碘情况介绍——资料选自《美国盐业协会》官方网站》
【作者】美国盐业协会
【翻译】:崔静;
【机构】 中国盐业总公司;
【文献来源】浙江盐业(2014年第4期 总第157期)
【摘要】
在美国,以碘化钾作为碘剂加入到餐桌盐中,由于碘化钾不稳定,加入量较大,碘化钾加入比例为0.006%到0.01%,相当于46-77微克的碘。碘化钾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定的碘剂之一。
虽然动物食品是以碘酸钾作为强化剂,这也是全球除美国外普遍采取的碘剂,主要是由于碘酸钾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同意以此作为碘剂在食用盐中使用。
证据图片:
第四节 美国对牲畜用碘酸钾补碘
事实证据
【论文题目】《美国食盐加碘情况介绍——资料选自《美国盐业协会》官方网站》
【作者】崔静;
【机构】 中国盐业总公司;
【文献来源】浙江盐业(2014年第4期 总第157期)
【摘要】
虽然动物食品是以碘酸钾作为强化剂,这也是全球除美国外普遍采取的碘剂,主要是由于碘酸钾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同意以此作为碘剂在食用盐中使用。
第五节 中国对中国人用毒性大的碘酸钾补碘
美国政府规定碘酸钾只能对牲畜补碘,不允许用碘酸钾对人补碘。但是伟大的中国政府却把美国对牲畜补碘的碘酸钾用于对13亿人补碘。不信吗?请看下列证据:
从1989年开始全国用碘酸钾补碘
【文件】《关于碘酸钾代替碘化钾加工碘盐的联合通知》
【发文部门】卫生部、轻工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商业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工商局
【文献来源】1989年2月1日卫地字〔89〕第2号
【摘要】
多年来,我国一直使用碘化钾加工碘盐,为防治碘缺乏病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碘化钾存在易挥发,易流失,易降低碘盐预防效能等问题,而碘酸钾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易挥发,不吸水,不流失,易保存,用其加工碘盐,能取得更好的防病效果。经过科学研究和局部试验,决定从一九八九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改用碘酸钾加工碘盐。
第六节 中国对牲畜用安全性高的碘化钾补碘
这个现象几乎是所有人想不到的,但是这却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全世界对人类食用的食品要求严格,对牲畜食用的食品要求宽松,这是公认的、毫无疑义的正常现象。
全世界公认碘化钾是比碘酸钾更安全的化学药品。
全世界发达国家的补碘剂绝大部分是用碘化钾,牲畜的补碘剂是碘酸钾。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竟然有一个大国把美国用于牲畜补碘的碘酸钾用于人类,而把美国人类用的碘化钾用于牲畜。如此颠倒黑白,空前绝后、举世无双。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如果我没有可靠的证据这样说话肯定会被绳之以法,但没有证据的话我从来不说。
在美国用于牲畜补碘的碘酸钾在中国是中国人必须被强制食用的唯一补碘剂。在美国用来给人用的碘化钾在中国却是给牲畜的补碘剂。你可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吗?本人收集了全国用碘化钾给牲畜补碘的论文近百篇,这里仅发布6例。
1、家畜缺碘补充碘化钾
【论文题目】《家畜碘缺乏病的防治》
【作者】杨志强(中国农科院中兽医所)
【文献来源】《中国农村科技》1997年02期
【摘要】
母猪怀孕至分娩这一段,每周给予碘酊1~3滴,或将一食匙1%碘化钾加于饮水中。②新生幼畜,每天随乳汁喂给碘酊1~2滴,或涂乳头上任其自行舔食,或投给0.25%碘化钾水溶液一食匙。
图片证据:
2、怀孕母羊用碘化钾补碘
【论文题目】《怀孕母羊碘缺乏病的诊断及对策》
【作者】吴建平(甘孜州畜科所姑咱试验场,四川
【文献来源】《畜牧兽医师》2004年第5期第32页
【摘要】
对策:要求专业户尽可能少喂甘蓝,利用空闲地种植优质黑麦草;收购胡豆壳,豌豆壳,芫根,草坪草等饲喂母羊,尽可能做到饲草多样化;饲料中按母羊各期标准添加含量为5%的预处理碘化钾及其它各种微量元素;待母羊恢复2个月后进行配种。
图片证据:
3、家畜饲料补充碘化钾
【论文题目】《肉仔鸡硒、锰、碘缺乏症综合防治制剂应用研究》
【作者】 李元新;
【导师】 黄有德; 刘来利;
【作者基本信息】 甘肃农业大学, 兽医, 2008,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甘肃农业大学
【摘要】
动物碘的需要量及缺乏症
各种动物每日每头需碘量(mg)参考值:产奶牛4~18,干乳期牛3~8,种公牛4~8,犊牛0.4~1.5,仔猪0.07~0. 14,母猪0.5~1.0,绵羊0. 15, 7周龄内雏鸡及种鸡1~5, 8~18周龄育成鸡及产蛋鸡0.45。为增加动物碘的供给量,在饲喂动物的食盐中添加碘化钾(或碘酸钙)配制碘化食盐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食盐和碘化钾的配制比以10 000: 1 -20 000: 1为宜,即1T食盐中加入碘化钾50~100 g,为了避免碘化钾的损失,可在食盐中按碘化钾4倍量加入碳酸钠作为稳定剂。动物缺碘对生长性能和繁殖都有很大影响。
图片证据:
4、2015年我国仍然对牲畜用碘化钾补碘
【论文题目】《怀孕母山羊患碘缺乏症病的诊防》
【作者】 李成艺; 张忠赞; 肖岩保; 杨恩忠; 和平;
【机构】 云南省梁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省芒市五岔路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省芒市遮放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省德宏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献来源】 畜禽业 2015年02期
【摘要】
对发病或未发病的羊按母羊各期的标准添加含量为5%的预处理碘化钾及其他各种微量元素,改用含碘食盐,经治疗康复。待母羊恢复2个月后再进行配种。
5、碘缺乏引起种猪繁殖功能障碍
【论文题目】《碘缺乏引起种猪繁殖功能障碍》
【作者】刘丽; 冯艳风;
【机构】江苏省盱眙县畜牧兽医站; 江苏省盱眙县畜牧兽医站
【文献来源】畜牧与兽医2004年10期
【摘要】
4 防治
将海带、海草或海洋中的其他生物制品或副产物,直接拌入种猪精料中,定期饲喂。将碘化钠或碘化钾制成舔剂,让种猪自由舔食;或使用含碘0.01%的预混剂喂种猪在母猪妊娠中后期,给母猪补碘, 2次口服碘化钾280 mg ,或碘酸钾360 mg。
图片证据:
6、牛碘缺乏病及其防治
【论文题目】《牛碘缺乏病及其防治》
【作者】杨志强
【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文献来源】农业科技通讯1995年07期
【摘要】
补碘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按饲养要求经常或定期供给含碘化合物,如碘化钾、碘酸钾或含碘食盐。碘化钾内服,牛每日100一lsoml或复方碘溶液(含碘5%,碘化钾10%),每日10~20滴,20天为一疗程,每隔2~3日再重复一个疗程。妊娠母牛每天补碘配1~3滴,也可将1%碘化钾溶液lml加人饮水中让其自饮。对哺乳小牛可在母牛乳头上涂碘配,让其舔食。刚出生的犊牛,皮肤上涂布碘配也有效果。
图片证据:
中国的碘盐是碘酸钾碘盐,是中国人用的,对牲畜要用美国人用的碘化钾碘盐。
上述证据都是铁证,因此“中国补碘创奇迹,人畜颠倒是非淆”的事实成立。
这是事实,这是已经存在20年的铁的事实。
第七节 美国为什么规定碘酸钾只能用于给牲畜补碘?
中国把碘化钾补碘改为碘酸钾补碘的公开的唯一理由是碘酸钾稳定性好,美国完全知道“碘酸钾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同意以此作为碘剂在食用盐中使用”,美国不同意把碘酸钾作为人类的补碘剂,当然有其科学原因,为什么不敢公布美国为什么只允许碘酸钾用于牲畜补碘呢?
全世界最开始采用补碘措施的是瑞士和美国,是用碘化钾补碘,并一直到现在不改变,一直用碘化钾补碘。但是美国政府通过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要求其他国家,特别是要求发展中国家用碘酸钾补碘,很多人不清楚既然碘酸钾稳定性好,但美国为什么不用,却要求其他国家用。美国是怎么解释的呢?(这个解释是集体意见,不是个人解释)
一、美国为什么不用碘酸钾补碘?
美国政府官员有一个解释如下:(原文附后)
“为什么有些国家使用KI, 但其他国家使用 KIO3?
它很可能是技术、经济和历史原因的结合。
重要的是, KI比 KIO3 便宜。它也更水溶性, 这意味着它更容易通过雾化喷雾分散在盐晶体上。
然而,盐中的碘化钾不太稳定,如果碘盐受到以下任何一种条件的影响就会被氧化成碘而失去:。
1、盐中的水分,
2、潮湿或过曝气的环境;
3、暴露在阳光下;
4、受热的;
5、盐中的酸反应;或杂质的存在。
如果加碘盐包层受潮,碘离子也会流失,导致碘离子从盐中转移到织物上,如果织物透水性好,就会蒸发。当碘化钾很纯(+ 99.5%)和很干(湿度小于0.1%)时,加上硫代硫酸钠和氢氧化钙等稳定剂,以及/或碳酸镁或碳酸钙等干燥剂,这种损失可以减少。然而,在大多数不纯盐中,KI的稳定性很差,这是由于氧化和在潮湿环境下的迁移和分离造成的。
历史上,在美国和瑞士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启动碘化钾项目时,KI被用来强化盐。KIO3是一种氧化剂,过去在面包生产中用于增强小麦面团的结构。在20世纪30年代,这种应用导致了碘的过量供应,KIO3被溴酸盐取代,后来由于溴酸盐的毒性风险而被抗坏血酸取代。KIO3作为一种盐增强剂的好处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发现,从那时起,它已经被世界各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成功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发布的一项指南允许同时使用(1)。
美国和加拿大的盐厂都是使用碘化钾经验丰富的大公司。在美国在生产和购买之间的短期市场周转期间,KI保持稳定。考虑到使用KI的成本更低、更方便,而且没有(政府或科学界的)官方建议,盐商们几乎没有动力这么做。
二、美国官方解释美国为什么不要碘酸钾补碘的理由是骗人的
1、碘化钾价格低是美国用碘化钾的原因吗?
这位美国官员把美国不用碘酸钾补碘的第一个理由说是“重要的是, KI比 KIO3 便宜”,这句话纯粹是骗人的。
全世界公认,美国是全世界食品药品管理最严的国家之一,也是发达国家之一。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性始终是第一位的,不可能只是因为碘化钾的价格比碘酸钾低就选择了碘化钾。这个明显虚假的理由根本证明不了美国为什么不用碘酸钾补碘。
2、“技术”问题更不是问题
这位美国官员把美国不用碘酸钾补碘的第二个理由说是“这很可能是技术、经济和历史原因的结合”。同时列出了用碘化钾补碘的五大技术问题,这五个技术问题都是很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根本就不是只有发达国家才能解决的问题。
3、“历史原因”
这位美国官员把美国不用碘酸钾补碘的第三个理由归结为“历史原因”,美国从一开始就用碘化钾补碘,这是事实,但后来为什么只鼓吹别的国家用碘酸钾补碘,而自己仍然用碘化钾补碘。中国原先也是用碘化钾补碘,为什么让中国放弃碘化钾,改用碘酸钾补碘?
美国用历史原因解释自己不用碘酸钾补碘的理由显然是错误的。
4、“没有官方建议 (无论是政府还是科学界)”
美国官员把美国不用碘酸钾补碘的第四个理由说是“没有官方建议 (无论是政府还是科学界) , 盐商们几乎没有动力这么做。”
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没有官方要把碘化钾改为碘酸钾的要求,食盐生产者当然不会主动更改,但这怎么能算美国不用碘酸钾的原因呢?
综上所述,这位美国官员在解释美国为什么不用碘酸钾补碘的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被隐藏了,回避了。
三、KIO3 碘盐有没有副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官员说:
“ KIO3 加盐的副作用是什么?如果有的话?
许多国家对副作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种研究仍在继续。甲状腺的生理反应在群体描述的人口已经在最近的一次审查(2)。它已经表明,副作用确实发生人群碘摄入量上升(特别是如果过度加碘和碘缺乏是严重的开始),但它是不可能准确地预测个人将受到影响。
1991年,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认可碘酸盐和碘化物是安全的,其剂量低于可容忍的上限(所有来源的每日1毫克碘)。实际上,即使是目前使用的最高剂量,通过加碘盐摄入的碘量也不可能超过这个值的20%。
ICCIDD(3)发表了一份关于碘酸盐安全性的官方声明,最近在一份全面的综述中总结了这些证据。
碘酸盐作为盐和面包的添加剂已经使用了几十年,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低剂量加入盐中;可能在食物中或肠黏膜中减少为碘,从而减少全身接触;
在器官毒性方面,它没有显示出任何毒性作用,其水平至少比预期从加碘盐摄入的接触量高出100倍。”,
上面的话 证明三个问题:
1、“副作用确实发生人群碘摄入量上升(特别是如果过度加碘和碘缺乏是严重的开始”
2、“1991年,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认可碘酸盐和碘化物是安全的,其剂量低于可容忍的上限(所有来源的每日1毫克碘)。实际上,即使是目前使用的最高剂量,通过加碘盐摄入的碘量也不可能超过这个值的20%”
上述说明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认可碘酸盐和碘化物是安全的的条件是“碘盐摄入的碘量也不可能超过这个值的20%”,即每人每天200微克。可是我国通过碘盐摄入的碘量是42mg/kg(食盐碘含量)×13克/天(中国人平均耗盐量)=546微克/日。
3、“碘酸盐作为食盐和面包的添加剂,已经使用了几十年,没有显著的毒性作用”,
请注意,不是没有毒性作用,而是没有显著的毒副作用。
四、美国 FDA究竟是否禁止使用 KIO3 盐?
美国官员说:“如果属实, 为什么美国 FDA 禁止使用 KIO3 盐?
美国官员说:“KI和KIO3都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授予了“GRAS”(一般认为是安全的)身份,也就是说两者都可以添加到食品中。虽然碘化钾是唯一提到的与碘化钾有关的化合物,但似乎对KIO3没有明确的禁令。”
实际情况是,美国盐业公司说“在美国,以碘化钾作为碘剂加入到餐桌盐中,由于碘化钾不稳定,加入量较大,碘化钾加入比例为0.006%到0.01%,相当于46-77微克的碘。碘化钾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定的碘剂之一。
虽然动物食品是以碘酸钾作为强化剂,这也是全球除美国外普遍采取的碘剂,主要是由于碘酸钾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同意以此作为碘剂在食用盐中使用”。
综上所述,美国要求其他国家用碘酸钾补碘,而美国一直用碘化钾坚持补碘,不用碘酸钾补碘的理由是明显不成立的,是骗人的,隐瞒了碘酸钾补碘对人们带来的伤害。
美国不用碘酸钾补碘的真正原因本人已经发表过多次 ,这里不再重复。
附录:
Dear Douglas,
Many thanks for your post and questions. The answers below are based on a collective opinion and existing evidence, and are not exhaustive.
1) Why some countries use KI, but other countries use KIO3?
It’s most likely a combination of technical, economic, and historical reasons.
Importantly, KI is cheaper than KIO3. It’s also more water-soluble which means it is more easily dispersed on salt crystals by atomized sprays.
However, KI in salt is not very stable and can easily be lost by oxidation to iodine if the iodized salt is subjected to any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1) moisture in the salt, (2) humid or excessively aerated environment; (3) exposure to sunlight; (4) exposure to heat; (5) acid reaction in the salt; or (6) presence of impurities. It can also be lost if the iodized salt packages become damp, resulting in the migration of iodide from the salt to the fabric, and subsequent evaporation if the fabric is pervious. This loss can be lessened when the salt iodized with KI is very pure (+ 99.5%) and dry (moisture less than 0.1%), and by the addition of stabilizers such as sodium thiosulfate and calcium hydroxide, and/or drying agents such as magnesium carbonate or calcium carbonate. However, in most impure salt, KI stability is poor due both to oxidation and to migration and segreg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oisture.
Historically, KI was used to fortify salt when iodization programs were first initiated in the U.S. and Switzerland in the 1920s. KIO3 is an oxidant which was used in the past to strengthen the structure of wheat dough in bread production. In the 1930's, this application led to an excessive supply of iodine, and KIO3 was replaced by bromate, which was later replaced by ascorbic acid due to bromate toxicity risks. The benefits of KIO3 as a salt fortificant were not discovered until the 1950s, and since then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dopted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in Australia, New Zealand, Germany, Italy, Spain, and Switzerland). A WHO guideline published last year permits the use of both (1).
The salt producers in both the U.S. and Canada are large companies with long experience of using KI. In the U.S., KI remains stable during the short market turn-over between production and purchase. Given the lower cost, convenience, and the absence of official recommendation (either from the government or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o switch to KIO3, there is little incentive for the salt producers to do so.
2) What are the side effects of KI and KIO3 added in salt? if any?
The issue of side-effects is extensively studied in many countries, and such studies are still continuing.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by the thyroid gland across sub-groups in the population have been described in a recent review (2). It has been shown that side-effects do indeed occur after a rise in population iodine intake (especially if iodization is excessive and iodine deficiency was severe to start with), but it is not possible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individuals that will be affected.
In 1991, 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endorsed iodate and iodide as safe at doses below the tolerable upper limit (1 mg iodine/day from all sources). In practice, even at the highest dosages currently used, iodine intake through iodized salt is unlikely to exceed 20% of this value.
An official statement on the safety of iodate was published by the ICCIDD (3) and more recently the evidence was summarized i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4). To cite some of the key points from the latter:
Iodate has been used for decades as an additive to salt and bread without notable toxic effects;
It is added to salt in low amounts; is probably reduced to iodide in food or at the latest in the intestinal mucosa, thus decreasing systemic exposure; and
It has shown no toxic effect levels with regard to organ toxicity that are at least 100 times higher than the exposure to be expected from the intake of iodized salt.
3) If true, why US FDA bans using KIO3 in salt?
Both KI and KIO3 have been granted “GRAS” (“generally recognised as safe”) status by the U.S. FDA, which means both can be and are being added to foods. Although KI is the only compound mentioned in relation to iodization, it appears that there is no specific ban on KIO3.
References/Attachments:
1) WHO. Guideline: Fortification of Food-Grade Salt with Iod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2) Zimmermann MB and Boelaert K. Iodine deficiency and thyroid disorders.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5; 3: 286–95
3) Stanbury JB. The safety of iodate as a salt additive. IDD Newsletter 1991, 7: 23.
4) Bürgi H et al. The Toxicology of Iodat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yroid 2001, 11: 449-456
北京 慕盛学
本文链接:https://mushengxue.com/?id=91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