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12条经络不是首尾相接循环运行
——谈中医经络学中的三个错误之三
——谈中医经络学中的三个错误之三
查阅所有关于中医经络的书籍,几乎99.9%的书都说12经络的走向是首尾相连,无端循环的。所有中医药大学教授都是这么教的,考试也是必考题目。
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12经络首尾相连,24小时轮流值班的理论:
尽管都这么说,但我的研究结果证明经络的走向是不存在首尾相连的,12大主经的走向,全部都是从四肢走向头或胸的。有什么根据敢如此大胆颠覆人们对中医经络的认知呢?当然证据充分。
一,关于经络的走向自古就有争论
近代的中医把经络的走向定义为12经首尾相连,闭路循环的理论是缺乏证据的,至今没有一个人能拿出12经首尾相连,闭路循环的根据,我为此询问了几位教授、专家,得到的回答是“老祖宗就那么说的,就是正确的”。老祖宗真的这么说的吗?
古人提出的这个理论只是一种“假说”。既没有充分的根据,也没有可靠的证据,留下的不是金科玉律,而是争论。
其实关于经络的走向,自古就有两种观点,一种是12经络首尾相连,另一种观点是从四肢走向头胸。
证据如下:
请看199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杨甲三主编的《针灸学》里面怎么说的。
由上述证据可知12经络的走向自古就是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12经络首尾相连,闭路循环,另一种观点认为12经络的首端是四肢的末端,终点是头胸。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无法确定,因此都是“假说”。但是后世医家却只强调12经络首尾相连一种观点,另一种观点被完全抛弃了。
本人的研究证明12 经络的走向是从四肢走向头胸才是正确的,为数千年的争论画下了句号。
二、理论分析,人的12大经络不可能是首尾相连
1、五腧穴的运行方向应该与经络的运行方向一致
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 井、荥、输、经、合。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杨玄操〈难经〉注:"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用以形容四肢各经的末端穴。
荥:指小水成流。《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杨上善《明堂》注:"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用以形容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说文解字》:"输,委输也。"杨上善《太素》注:"输,送致聚也。《难经·八十一难》曰:五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经:指水流行经较直、较长。《尔雅·释水》:"直波曰经。"杨上善《太素》注:"经,常也。水大流注,不绝为常。血气流注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合:指水流汇合入深。杨上善《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气,故名为合。"用以形容位于经穴之后肘膝关节附近的第五穴。
五腧穴的主治作用由于五输穴在部位的依次分布和脉气流注的深浅上体现着明显的规律也就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在《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垂节疼,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从而在治疗疾病的方面,有了大的准则:
在12经首尾相连,无端循环的理论里,只有六条经脉的走向是从四肢到头胸,另外六条则相反,这是与五腧穴的运行趋势和方向是相反的,因此12经首尾相连的理论是错误的。
2、假如经络是人体的气血通道,人体的气血不可能12经循环传输
至今还有很多人相信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事实证明气血的流动方向是从上到下(脑除外),从中央到地方,人体需要的气血,不可能从一个经络运送到下一个经络,再下一个经络后才送给细胞。
3、经络只是一个信号通路,本经采集到的信号不应该,也不可能只在12经里循环。
本人的研究证明经络系统不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是个信号系统,经络收集到的信号是传给大脑,大脑再处理。如果经络12个首尾相连。无端循环,那么本经发现的问题传递给下一个经络,起什么作用呢?
4、“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人是一个统一体,所有运行的东西必须有头有尾,不可能出现12经络首尾相连自主运行的现象。所有经络的上级只有一个,就是大脑。
三、实践证明12经的走向是从四肢到头胸的
1、针灸的实践证明人的经络不是12经络首尾相连
针灸有效的根本原因
尽管全世界很多专家不承认有经络的存在,但是主要依靠经络学的针灸却被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但是针灸为什么有效,却存在很多误区。
现在专家对针灸有效是这样解释的
(1)消炎镇痛
通过穴位的刺激,激起周围组织以及经络的反应,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消除炎症。也可以使用疼痛得到缓解。
(2)通经活络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而针灸能够直接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流畅,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3)调节阴阳平衡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4)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其实上面的理由全是针刺后的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专家们的唯一解释是针刺疏通了经络,经络正常了气血的通道就正常了。
从针灸的最后结果看,上述四点是正确的。但从针刺单一现象看,上述结论是错误的。
2、针灸有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由于人体某部分出现了问题,通过经络向大脑发出了信号。正常情况下大脑会根据经络送来的信号直接处理。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大脑并没有及时有效处理而出现病态。这时针刺本经络里的任何穴位,都有加强信号强度的作用。针刺有效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针刺的是穴位,穴位是经络系统的节点,通过针刺节点,通过经络的传输,增强对大脑的刺激。大脑根据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这里的疾病。
如果针刺在非经络里的穴位上,由于非穴位对大脑的电阻值太大,针刺的刺激很难传递给大脑,因此针刺无效。
在针灸的过程中,经络的作用只是把针灸的人为刺激传给大脑,大脑反应后做出处理。
3、为什么针刺”得气”后,治疗效果会更好?
在针刺穴位的时候,为了效果更好,常常需要捻转、提插、拨动针柄等动作,当患者感到针刺的位置有酸麻胀的感觉,这时针刺的效果最好。这些动作的本质是加强刺激的强度,让大脑尽快反应。
针刺治病的本质就是通过针刺,通过经络加强信号的强度。所谓“得气”,就是表明刺激的强度提高,刺激的时间加长。实际真正的治疗是大脑得到信号后调兵遣将,通过血液到达出问题的地点,处理问题。针刺是充分发挥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的方法,因此是基本没有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受到各国人们的认可。
因此针灸治病的根本原理,,不是因为针灸可以“扶正祛邪”,实际针刺的行为不是扶正祛邪,针刺后的最终结果才是扶正祛邪。
针刺的结果可以“疏通经络吗?,实际是正确的针灸后,经络电阻不是减小了,而是增大了。说明针刺的结果不是疏通经络,而是让穴位的电阻值保持在比病态时的电阻值大一点,又比非穴位的电阻值小的数值。
4、针灸为什么常常立竿见影?
针刺的结果常常是立竿见影,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施针者根据病变的部位,在有关的经络穴位针刺,刺激的结果直接传给大脑,大脑立即采取措施。因此只要诊断准确,穴位选取正确,针灸位置准确,就会立竿见影。假如12经是首尾相连,那么信号的传递不可能这么快。
5、四肢被截肢的人仍然可以正常活着
(1)如果经络真是首尾相连,无端循环,我还是那句话,四肢截肢的人12经全部被截断,特别是手上的六条经脉所剩无几,难道他们就不能活了吗?实践证明,他们中间有人70年前被截断四肢,竟然活到现在!
如果经络真是首尾相连,无端循环,那么大脑还有什么作用?死人的经络仍然存在,但是针灸没有任何反应,原因就是已经脑死亡。
因此12经脉首尾相连的说法是明显站不住脚的。
(2)四肢截肢的人虽然经络大部分被截掉了,但实践测量,剩余的穴位仍然保持低电阻性,说明经络的走向不是走向被截掉的部分,而是走向头胸。只有这样才能剩余的穴位保持低电阻特性。
前两篇文章的理论证明经络既不是气血的通道,也不能调节气血,只是一套信号系统。12个信号系统首尾相连,仍然是个信号系统。一个单纯的信号系统是没有价值的。
文献上有“诸脉皆通于脑”的记载,大脑才是经络系统的核心和主力,没有大脑只有经络是一事无成的。因此抛弃大脑的作用只谈经络是错误的。
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可以充分证明12经络的走向不是12经络首尾相连,无端循环的,12 经络的走向全部是由下到上,由四肢末端到头胸的。
这个问题本来是一个简单问题,但是由于很多人对中医固化,本身头脑僵化,因此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想让大多数人认识到这个问题仍然很难。
北京 慕盛学
本文链接:https://mushengxue.com/?id=33 转载需授权!